人工智能产业“增”量从何而来?
2025-05-09万象ai
几秒钟生成分析报告、动动嘴就能干活、点几下鼠标就能精准完成工作目标……今天,借助人工智能这个“效率搭子”,你多干了多少事、节省了多少时间、创造了多少价值?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被视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领域,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量。据全国组织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服务中心统计,2024年上半年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5.65%。经营主体活力涌动的背后,是AI技术的快速迭代及市场需求的不断释放。近日,人民网记者与多家人工智能企业对话,从“小账本”中探寻向“新”力带来的增长动能。效能“增”进,从技术突破中来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背起行囊,来到巴黎奥运会赛场,滑板、冲浪、拳击运动样样不在话下,还不忘在休息之余伸个懒腰……这部名为《熊猫奥运奇幻之旅》的动画短片,完全由国产视频大模型可灵AI生成。

2024北京智源大会上,月之暗面Kimi创始人杨植麟被参会者层层围住。受访者供图大模型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带动了国内AI产业火热发展,融资新消息不断。机构统计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国人工智能领域(不包括拟收购、被收购、定增、挂牌上市)共发生265起融资事件,累计披露融资金额302.44亿元。为抢抓人工智能新一轮发展机遇,各地纷纷立下目标:北京力争于2025年底形成3至5个先进可用、自主可控的基础大模型产品、100个优秀的行业大模型产品和1000个行业成功案例;上海“算力浦江”计划将持续推进数据中心、智算中心、超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杭州将每年“算力券”总额提升至2.5亿元,抢占产业发展高地……“大模型产业集群发展对国内整体生产力的提升也将带来强大助力。”杨植麟说。价值“增”值,从全球视野中来中国AI在海外市场同样可圈可点。凭借“一臂之力”,工业机器人企业梅卡曼德上半年“走出去”有了新“战绩”:海外客户复购比例达到90%以上,拓展近300家新客户。“今年上半年,公司的海外业务占比已经超过40%,海外营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一倍。不仅如此,我们在美、韩成功举办了展会,在东京的新办公室也如期开业。”梅卡曼德创始人、CEO邵天兰在复盘时说。中国AI走出去,技术革新是第一驱动力。梅卡曼德所在的领域是AI机器视觉,也就是为工业机器人装上“眼睛”。视觉引导拆码垛、工件上料、钢板切割下料、在线测量、钢板组对焊接……“AI+机器人”已经能实实在在地解决一些工业生产问题。

3D视觉系统识别刹车盘上的螺纹孔,引导机器人将轮毂上的安装孔与刹车盘的螺纹孔对齐,完成装配。受访者供图“以前,机器人无法做到产品切换;现在,很多复杂的程序瞬间就可以通过机器人完成。在汽车生产车间,‘AI+机器人’可以替换两个班次的人员,同时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和工伤风险。”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AI+机器人”应用到工业生产的投资回报周期在两年左右;未来,随着技术的迭代、提升、突破,大模型预计在一到两年的时间即可产生实用价值。“我们在南美没有分公司,有个已经买过十几次的巴西客户为进一步加深合作,特地坐二十几个小时的飞机来学习。”提及此,邵天兰不仅感动、欣慰,更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学习分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