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9万象ai
“相信我们当中的很多人都试用过了ChatGPT,也相信很多人试用过之后,已经将它放置一边了,因为目前它和我们的工作基本上还是割裂的,所以用用就放下了。但我依然希望大家不要‘起个大早,赶了晚集’,因为这是一个会带来颠覆性变革的范式革命。”
最近,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在一场新书共读会上说了上述一段话。其中的后半句还需时间验证,但是前半句的“割裂”,已然成为普遍的现实。
ChatGPT在苹果应用商店上架满一个月,拿下500万下载量。可其网页流量入口,正在逐步趋于放缓。此前的高速增长奇迹,成了昙花一现。
用户总量是有限的,增速越快,也意味着到达天花板的时间越短。不到一年时间,就已经在PC端遭遇流量天花板的ChatGPT,把下一步瞄准了移动互联网。
桌面生态见顶
ChatGPT哪怕像火箭般蹿升,终也要面对万有引力般的规律。
根据分析机构SimilarWeb的数据,ChatGPT的网页访问量开始遭遇增速放缓,虽然5月份全球访问量依然达到18亿次,但是环比增速仅2.8%。
相较于自1月份以来开启的环比三位数暴涨,昔日具有扭曲现实力场的大模型概念,正在重新回到物理世界。
这不仅是ChatGPT自己正在面临的问题,和其具有同样大模型内核的Bing也正在重回旧的轨道。
5月18日上线苹果应用商店,截至目前已经连续更新6个小版本。相比网页版的ChatGPT,移动生态里的App版本明显更加努力,当然好处也显而易见。
首先,从流量天花板来看。根据ExplodingTopics数据服务商6月份发布的全球互联网流量分布调查来看,目前来自移动设备的用户贡献了全球近55%的网站流量。
这意味着移动生态可以为ChatGPT的大模型圈地运动,快速抬高流量天花板。
其次,还有更多的用户触达。数据显示,大约92.3%的用户使用手机访问互联网;只有 65.6%的人使用更传统的笔记本电脑或台式机。
最后,按照地区划分来看,发力移动生态,也有利于ChatGPT借助渗透率更高的移动互联网,进一步将大模型能力下沉。
目前ChatGPT的大模型用户地区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于非洲、亚洲等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移动设备的普及率和使用度反而远高于桌面设备。
根据海外媒体预估,在安卓版本发布会后,借助移动生态的高渗透率,ChatGPT理论上可以覆盖全球86.29%人口。
不过受制于移动端更成熟的软硬件闭环生态,ChatGPT的App版本目前进展也很难称得上顺利。
根据公开报道,上线当天,苹果就宣布限制在公司内使用ChatGPT和其他外部AI工具。文件指出,苹果担心使用外部程序的员工“可能会泄露机密数据”。
即便如此,抢滩移动场景,依然是大模型圈地运动的关键一步。多家厂商都在尝试推出更小版本的大模型,以便于在手机上运行。
以谷歌为例,发布的新一代大语言模型 PaLM 2便有四个版本,从小到大分别为Gecko、Otter、Biso和独角兽Unicorn。其中,Gecko可以在手机上运行,而且速度足够快、不联网也能正常工作。
国内的百度则是发布旗下首款智能手机,定位青少年学习机,以文心一言为核心,搭载AI学习大模型,宣称是智能手机新物种。
大模型+,坦途未现
从ChatGPT赋予搜索引擎新生,到6个月后增速放缓;从扎堆发布网页版大模型到抢滩移动场景应用;席卷全球的浪潮下,大模型重做一切的速度,并没有想象中来得那么快。
据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报道,先后摸索了大模型+搜索引擎和大模型+App之后,OpenAI正计划推出一个类似App Store的大模型应用商店。
该商店可以让开发者上架他们基于OpenAI技术搭建的产品,比如针对各种垂直领域的聊天机器人或者定制模型等,为企业提供一种访问前沿AI大模型的方法。
这条路径意味着OpenAI将跳出之前以大模型能力优化、改善的现有互联网产品的赋能路径,转而围绕开发者构建新的AI生态。
在生态建设者的角色下,不仅要做GPT这种通用多模态大模型,而且要开放连接GPT垂直领域模型。这样看来相比做一个中心化的流量入口,OpenAI更想成为一个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上几乎所有最有价值的公司,都运营着支持数十亿日常用户和每天数百亿美元经济价值的数字平台。
iOS的所有者是世界上市值最高的苹果,而Android的所有者是排名第三的谷歌。微软拥有第三大操作系统Windows以及第二大云基础设施提供商Azure。
Meta是全球第九大公司,拥有全球最大的线上社交身份平台,数千个网站和应用程序使用其“通过Facebook登录”功能来代替或与其专有的客户ID系统并列运行。
显然,作为推出大模型的划时代者,这样的野心更匹配OpenAI的潜力。
但是当领头羊去做平台,对于更多的大模型从业者来说,也意味着“大模型+”这条商业应用落地之路,尚未出现坦途。围绕数据、商业利益的分配问题,也将在未来层出不穷。
以“大模型+教育”为例,此前学而思与其合作伙伴被爆“扒库”事件,核心矛盾就是数据合作伙伴,认为学而思违规使用其数据进行AI作文助手的大模型开发。
未来随着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在全球数字经济系统中的规模、复杂性和重要性不断增强,构建AI商业文明和规范,也是市场之上的监管层,要未雨绸缪的重中之重。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学习分享之
新品榜/热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