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1万象ai
AI独角兽军团即将浮出水面
前些天,关于到底什么是AI大模型创业的正确方向,行业是有不少争议的,核心焦点就是:做通用底层大模型还是基于巨头大模型搭建上层应用?从大获成功的Midjourney等大模型产品来看,AI大模型创业确实已不再需要重新发明轮子。巨头都在狂卷大模型,创业者再去做一个类似的大模型既难超越也无必要。创业者的最大机会在于基于巨头在云端提供的大模型基础设施(包括算力、算法、数据)开发上层创新应用,这也将是AI大模型落地的最佳路径。在这样的逻辑下,就理解李彦宏所说的“创新比算力重要”的逻辑:“最近我看到一个数据,说全球算力规模,美国占34%,中国占33%,算力差不多。我要说,算力不能保证我们能够在通用人工智能技术上领先,算力是可以买来的,创新的能力是买不来的,是需要自建的。”只有落地到业务场景的技术才是好技术。大模型落地拼的不是参数多与少,而是“产品化”能力。大模型必须要融入到服务于用户/客户的产品,实实在在提高生产效率或者产品使用体验才有价值,比如AIGC文案创作,再比如营销客服体验……当然,更多是我们今天没见过甚至没想过的AI应用,而要开发这些应用,绝对不是靠几家科技大厂能够完成的。在每一波技术浪潮中,大规模的创新涌现,都离不开社会化的力量,且很多创新“生于毫末”,比如飞机是只有高中学历的两个自行车修理工“莱特兄弟”发明的;再比如今天的科技巨头苹果、谷歌、百度、阿里、腾讯等巨头都是在起步阶段最艰苦的时候密集创新,给后面一步步成为巨头奠定基础。如今乔布斯故居已被列为城市历史遗产)
在10多年前兴起的移动互联网浪潮中,诞生了大量的独角兽,其中一些今天已成为科技巨头,它们起步时的身份很多是AppStore和GooglePlay等应用市场的开发者,在苹果、Google们提供OS、应用市场以及智能手机等基础设施生态中茁壮成长。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学习分享之
新品榜/热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