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102ai门户网
编辑:桃子
【本站导读】SakanaAI刚刚官宣,第二代「AI科学家」独立完成论文,通过了ICLR2025Workshop的同行评审。这是首次完全由AI端到端生成的科学论文,获得了学术高度认可。
首篇完全由AI生成的论文,竟通过了ICLR2025同行评审!
刚刚,SakanaAI正式亮相AIScientist-v2版本,直接踢破了AI顶会的大门。
从提出科学假设、设计实验、到编写代码、运行实验、分析数据、绘制图表,再到撰写完整论文,所有环节均由AI完成。
研究人员向2025ICLRWorkshop,一共提交了3篇AI生成的论文,全部进入双盲评审。
显然,审稿人完全不知道,他们评审的是AI生成的作品,并且按照评审人类科学家论文的标准,进行严格评判。
3篇论文中,只有一篇CompositionalRegularization:UnexpectedObstaclesinEnhancingNeuralNetworkGeneralization,平均获6.25的高分(6,7,6,6),远高于许多人类作者的论文。
论文地址:https://github.com/SakanaAI/AI-Scientist-ICLR2025-Workshop-Experiment/blob/master/compositional-regularization/annotated_paper.pdf
另外两篇全部败北。
SakanaAI特别强调,这是首次通过「与人类科学家相同标准」的同行评审论文。
AI科研历史性时刻来了!
AI闯入科研殿堂,全程无人干预
要知道,ICLR与NeurIPS、ICML并称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三大顶级会议。
如前所述,SakanaAI在由2025ICLR主办的Workshop——ICBINB上,展开了这项实验。
这个研讨会涉及的议题非常广泛,挑战者(包括AI科学家)需要处理多样化研究课题,去解决深度学习的实际局限性。
https://sites.google.com/view/icbinb-2025那么,AI论文是如何参与评审过程的呢?
通过与ICLRWorkshop商定,研究团队提交了3篇AI生成的论文,参与同行评审。
审稿人并未明确被告知,他们所评审的论文是由AI生成的。在ICLRWorkshop「评审指南」中,明确规定了这一点。
关键在于,SakanaAI提交的AI生成论文,完全由「AI端到端」生成,未经任何人类修改。
AIScientist-v2不仅提出了科学假设,设计了测试假设的实验,还编写并优化了实验代码,运行实验,分析数据,将数据可视化为图表。
并且,它还撰写了整篇科学稿件的每一个字,从标题到最后的参考文献,包括图表放置和所有格式。
全程没有人类参与,为了监督研究,SakanaAI研究员仅是为AI提供了研究的广泛主题,并提交了3篇他们自认为比较好的论文。
在提交的3篇论文中,其中两篇未达到接受标准。
另外一篇论文的平均得分为6.25,在所有提交中排名约45%。这一分数高于研讨会中许多被接受的人类撰写论文,高于平均接受门槛。具体评分为:
评分:6:略高于接受门槛
评分:7:好论文,接受
评分:6:略高于接受门槛
评分:6:略高于接受门槛
除了同行评审过程,作为人类AI研究者,SakanaAI还对所有3篇AI生成论文进行了自己的分析和评审。
团队为每篇论文撰写了全面的评审意见。
除了自己的评审之外,SakanaAI还为每篇AI生成的论文添加了内联评论
他们扮演了ICLR会议审稿人的角色,向论文作者AIScientist提出了自己发现的问题,并建议作者如何通过回应我们提出的问题改进论文。
与研讨会评审过程不同,这种双向交流是顶会或期刊典型同行评审过程的一部分,审稿人与作者共同改进作品。
如下图所示,AIScientist偶尔会犯令人尴尬的引用错误。
在这里,研究团队发现它错误地将「基于LSTM神经网络」引用写成Goodfellow(2016),而正确的作者应是Hochreiter和Schmidhuber(1997)。
除了评审和评论外,研究团队还在初审阶段,为每篇论文提供了初步评估分数,评估依据顶级ML会议(如NeurIPS、ICLR)的指南进行。
最终,他们得出结论:这3篇论文在其当前形式下,均未达到内部认为能被ICLR主会场接受的内部标准。
然而,他们认为提交至Workshop的论文能够提出有趣、原创的初步想法,可以进一步的大发展,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它们可能更适合ICLRWorkshop分会场。
目前,SakanaAI已在GitHub仓库中,公开了内部人类评审意见,以及这3篇AI生成论文。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SakanaAI/AI-Scientist-ICLR2025-Workshop-Experiment?tab=readme-ov-file
AI中的不是主会,内部评审未通过
SakanaAI团队坦承,目前AI生成的论文,在其内部标准下尚未达到ICLR主会场的接受水平。
在ICLR、ICML、NeurIPS三大顶会主场,接受率通常在20-30%之间,而ICBINBWorkshop接受率在60-70%之间。
尽管这只是Workshop,而非主会场的成果,但这一里程碑式突破预示着更大变革即将到来。
在未来的研究中,团队打算继续改进流程,生成更高质量的科学论文,争取通过顶级会议的标准。
SakanaAI还指出,AIScientist主要基于当前最先进的LLM打造,因此其表现直接与这些LLM的性能相关。
如果前沿基础模型得到持续改进,那么AIScientist也将不断提升。
主动撤回论文,科学规范不能破
值得一提的是,SakanaAI在进行这项研究时,高度重视透明度与伦理规范。
他们认为,科学界研究AI生成研究的质量非常重要,而最好的方法之一是,将少量样本提交至与评估人类科学研究相同的严格同行评审过程(前提是已获得管理这些过程的相关方许可)。
SakanaAI与ICLR组委会,以及Workshop组织者全面合作才展开的实验,并获得了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机构审查委员会(IRB)的批准。
此外,AI生成论文不会在OpenReview的公共论坛上公开。根据事先约定的实验协议,SakanaAI主动撤回了被接受的论文。
这是因为,AI和科学界尚未决定是否希望在相同场合发表AI生成的稿件。
团队认为,「作为一个共同体,我们需要制定关于AI生成科学的规范,包括何时以及如何声明一篇论文由AI生成」。
「AI科学家」的未来
SakanaAI坚信相信,AIScientist的下一代将开启科学的新时代。
AI能够生成一篇通过顶级MLWorkshop同行评审的完整科学论文,展现了非常有前景的早期进展迹象。
但,这只是开始。
随着AI继续改进,AIScientist的能力可能呈指数级增长。
在未来某个时候,AI很可能会生成达到甚至超越人类水平的论文,不仅能在顶级ML顶会上被接受,还能在顶级科学期刊中发表。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学习分享之
新品榜/热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