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AI教程资讯 >2023 ACM杰出会员!北大梁云/港大​郑振刚/南大许畅等华人学者当选

2023 ACM杰出会员!北大梁云/港大​郑振刚/南大许畅等华人学者当选

2025-09-1702ai门户网

编辑:润好困

【本站导读】2023年ACM杰出会员公布,共有52名会员获得「杰出会员」称号,其中包括了9名来自美国,香港和中国大陆的华人学者。

2023年度ACM杰出会员(DistinguishedMember)名单公布了!

共有52名会员获得「杰出会员」称号,以表彰他们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做出的重大贡献。有9名华人学者当选。

2023年的ACM杰出会员来自于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中国、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印度、以色列、意大利、瑞士、英国和美国等国家的顶尖大学、公司和研究机构。

他们在AI与经济学、数据管理原则、软件开发、人机交互、为残疾人开发技术、移动和无线感测系统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和成就。

ACM杰出会员计划每年最多认可全球ACM会员中的10%,评选标准基于专业经验和在计算领域的成就。

提名者需要在该领域拥有至少15年的专业经验,在过去10年内至少有5年当选为ACM专业会员,并且在该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或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而且杰出会员还应该是年轻学者的良师益友和榜样。

9名华人学者当选

KaiChen,香港科技大学

对数据中心网络的设计和实施做出的贡献。

KaiChen现为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智能网络与系统实验室(iSINGLab)及微信-科大人工智能技术联合实验室(WHATLab)主任,香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会(HKSAIR)常务副会长。

他分别于2004/2007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中国科技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学位,并于2012年在美国西北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他目前的研究兴趣包括数据中心网络、机器学习系统和隐私保护计算。

他的作品已在SIGCOMM、NSDI、OSDI和TON等多个顶级场所发表,其中包括SIGCOMM最佳候选论文。

他是亚太网络研讨会(APNet)指导委员会联合**,并担任SIGCOMM、NSDI、CoNEXT、INFOCOM等程序委员会会员,以及IEEE/ACMTransactionsonNetworking、Big数据和云计算编委会会员。

郑振刚(ReynoldCheng),香港大学

对大规模数据处理算法的贡献。

郑振刚是香港大学(HKU)计算机科学系教授。他的研究兴趣是数据科学、大图分析和不确定数据管理。

2005年至2008年,他担任香港理工大学(HKPU)电子计算系助理教授。他于12005年在普渡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获得博士学位。

他曾荣获2020年SIGMOD研究亮点奖、2021年HKICT奖和2021年香港大学知识交流奖(工程)。

他还荣获香港大学颁发的2011-12年度杰出青年研究员奖。

他于2011年获得Universitas21Fellowship,并于2006年和2007年两次获得香港浸会大学计算机学院颁发的表现奖。他是香港浸会大学专业进修学院的学术顾问。他是IEEE、ACM、ACMSIGMOD和UPE的成员。

他曾担任IEEEICDE2021的PC联合**,并一直在SIGMOD、VLDB、ICDE、KDD、IJCAI、AAAI和TODS等领先数据库会议和期刊的程序委员会和评审小组中任职。

他是IS和DAPD的编委会成员,并且是TKDE的前编委会成员。

TaoGu,麦考瑞大学

对移动和无线传感系统的贡献。

TaoGu目前是悉尼麦考瑞大学计算机学院的教授。他是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曾担任Proc.oftheACMonInteractive,Mobile,WearableandUbiquitousTechnologies(IMWUT)的编辑,IEEETransactionsonMobileComputing(TMC)andIEEEInternetofThingsJournal(IoT-J).副主编。

他研究的长期目标是发现连接和感知物理世界的创新方法,并嵌入人工智能以促进新计算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开发。

他目前的研究兴趣包括物联网、嵌入式人工智能、移动计算、普适计算和大数据分析。

何京芮(JingruiHe),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山分校

对数据异构性建模、连接理论、方法论和实际应用的贡献。

何京芮是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山分校信息科学学院教授。她于2010年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学位。

她的研究重点是异构机器学习、稀有类别分析、主动学习和自我监督学习,并在安全、社交网络分析、医疗保健和制造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她曾获得2016年NSF职业奖、2020年OAT奖,分别于2018年、2015年和2014年三度获得IBM教员奖,并入选IJCAI2017年早期职业焦点人物。

她在主要会议(例如IJCAI、AAAI、KDD、ICML、NeurIPS)和期刊(例如TKDE、TKDD、DMKD)上发表了150多篇出版物,并且是两本书的作者。

她的论文曾获得FAccT2022的杰出论文奖,以及ICDM2016、ICDM2010和SDM2010的会议最佳论文奖。他是AAAI和IEEE的高级会员,IEEEBigData2023项目联合**。

YangLi,谷歌研究院

对人机交互和人工智能交叉领域的研究贡献。

YangLi是GoogleResearch的高级研究科学家,也是华盛顿大学CSE的附属教员。他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子计算机与计算机系统博士后研究。

他通过开发下一个应用程序预测和手势搜索等有影响力的产品功能,开创了Android设备上交互式机器学习的先河。

他在HCI和ML领域的顶级会议上发表了大量文章,包括CHI、UIST、ICML、ACL、EMNLP、CVPR、NeurIPS(NIPS)、ICLR和KDD。他还是《AIforHCI:AModernApproach》一书的编辑。

梁云(YunLiang),北京大学

对特定领域加速器的硬件和软件协同设计做出的贡献。

梁云是北京大学电子电气与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终身教授)。他于2010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并在加入北京大学之前在UIUC担任研究科学家。

他的研究重点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计算机架构、编译技术、编程模型和程序分析以及嵌入式系统设计等新兴应用的异构计算(GPU、FPGA、ASIC)。

他在相关领域的顶级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80多篇科学出版物。他的研究获得了FCCM2011和ICCAD2017的最佳论文奖,以及DAC2017、ASPDAC2016、DAC2012、FPT2011、CODES+ISSS2008的最佳论文提名。

梁教授担任ACMTransactionsinEmbeddedComputerSystems的副主编(TECS)并在相关领域的主要会议的程序委员会中任职,包括(HPCA、PACT、CGO、ICCAD、ICS、CC、DATE、CASES、ASPDAC、ICCD)。

DanWang,香港理工大学

对网络物理能源系统的数据驱动应用程序和平台做出的贡献。

DanWang在北京大学获得了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在斯西储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在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

他是香港理工大学电子计算学系教授。他的研究兴趣包括传感器网络、互联网架构和协议。最近,他正在研究云计算和大数据,以支持智慧城市的跨学科发展。

他在IEEEINFOCOM、ACMSIGMETRICS、IEEEICNP、IEEEICDCS、IEEERTSS等顶级会议以及ACMe-Energy、ACMBuildsys等新兴会议上发表了大量出版物。他的研究得到UGC/GRF、香港理工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电信机构的支持,是IEEE的高级会员。

许畅(ChangXu),南京大学

对质量保证软件(quality-assuredsoftware)的适应和发展的贡献。

许畅教授在2008至2010年期间在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担任研究助理教授,自2010年9月加入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担任副教授,2015年提升为教授。

他于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2年获得中创软件人才奖,2013年入选南京大学登峰人才支持计划,2014年获得南京大学北京银行「京」英奖教金和ACM南京分会新星奖,2015年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青年科学家奖,2017年获得南京大学杜厦奖教金和计算机学科美德之星奖励,2021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他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863、自然基金(创新群体、重大、重点、中美软件合作、面上和青年)、以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

他的研究兴趣包括大数据软件工程、智能软件测试与分析、以及自适应与自控软件系统,发表了160余篇学术论文,工作被包括TOSEM、TSE、ESEC/FSE、ICSE和ASE等在内的国际顶级期刊与会议(CCF-A类)所收录,获得了四次ACMSIGSOFT杰出论文奖(ICSE2014、ASE2018和ICSE2021两次)和两次最佳论文奖(APSEC2014唯一奖和ICSE2021ACMEuropeCouncil唯一奖)。

他组织了MIDDLEWARE2013DoctoralSymposium、FSE2014SEESSymposium、COMPSAC2017SETASymposium和INTERNETWARE2018,服务于ESEC/FSE、ICSE和ASE等程序委员会,并担任了JournalofSoftware:EvolutionandProcess、JournalofComputerScienceandTechnology、FrontiersofComputerScience和《计算机科学》等期刊的编委工作。

张美慧(MeihuiZhang),北京理工大学

对端到端数据分析和可验证数据管理的贡献。

张美慧教授是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青年人才。

于2013年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获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2014年至2017年曾在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工作,任助理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数据管理与分析、海量数据集成、新型数据库系统、区块链及人工智能等。已发表计算机学会(CCF)推荐A类论文近50篇,其中包括数据库及数据挖掘领域顶级会议ACMSIGMOD、VLDB、ICDE、KDD,以及顶级期刊VLDBJournal、TKDE等。

近年来,先后主持参与了多个*重点科研项目,多次担任如ACMSIGMOD,VLDB,ACMMM等国际顶级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以及如TKDE,VLDBJ,TODS等国际顶级期刊审稿人。

担任VLDB理事会理事(截止目前国内仅有三位入选)、ACM/IMSTransactionsonDataScience(TDS)期刊副主编、SpringerDistributedandParallelDatabases期刊领域主编、国际顶级会议IEEEICDE2018、ICDE2022领域**、VLDB2018、VLDB2019、VLDB2020、VLDB2023、ACMSIGMOD2021、SIGMOD2023副主编、DASFAA2017及EDBT2022DemoTrack及BOSS2018Workshop联合**等。

荣获2019年度计算机学会CCF-IEEECS青年科学家奖,2020年度VLDB青年研究贡献奖(截止目前亚洲仅有两位),获VLDB2019最佳论文奖、ICDE2018最佳论文提名奖及ACMSIGMOD2019突出研究奖。

完整名单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学习分享之

1338
151

同类推荐更多

10个帮你做会议记录的AI会议助手工具

10个帮你做会议记录的AI会议助手工具

最火的AI教程资讯

2024-12-11

在现代职场中,会议不可或缺。然而,不少会议耗时耗力。你还在会上疲于记录,会后忙着整理?使用AI智能会议助手,可以实现会议内容实时转写、智能总结、一键生成会议纪要,让你的工作效率轻松翻倍。对此,神器集精